
---栏目导航---
晋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开展羊泉水地名文化遗产考察活动
时间:2025-08-01 08:59:25
7月19日,晋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举行《羊泉水地名文化考察行》活动,其重头戏为《鹿台山地名文化考察座谈会》
沁水县张村乡乡长张杨亭作座谈会总结讲话。左右分别为晋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治中,张村乡党委宣传委员、副乡长徐向前
本会研究员兼鹿台山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王良作主推介词(图片均为冯俊儒摄)
“六月如蒸三伏天,群贤毕至鹿台前。今日考察鹿台山,希望诸位现高见。”——在晋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鹿台山地名文化考察座谈会上,本会研究员、鹿台山地名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良以四句打油诗拉开了对鹿台山的介绍。
一、鹿台山地名的由来
鹿台山地名出自《山海经》的记载:鹿台其山,以台拱叠为山,雄立群山之中。山中有鹿,常年嘶鸣,故名鹿台山。
鹿台山位于沁水县城西南10公里处,,张村乡冯村村北约2.5公里,海拔1463米。其山以台拱叠,气势磅礴,迤逦东南,叠嶂起伏,胜似莲花瓣瓣开八方。西起黄父黑壤之坞岭发脉;南应历山虞舜躬耕处,倚空向出,俯观黄河入海流;北依玉皇岭,碧峰青翠,东延玉屏山,石楼精舍;惟鹿台挺秀,自古列中原古刹之一。
二、鹿台山的奇异风光有五绝
1、能预判吉凶的神鸟大凫
据《山海经》记载,鹿台山栖息大鸟,状如雄鸡而具人面,眼神锐利,能预判吉凶,鸣叫声与自身的名称一致,名曰凫徯。这是鹿台山特有的一种神鸟。
2、金砖银瓦洞千古之迷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鹿台山,其山多白玉,多金银,有凫护佑,凡见凫徯现身,则有兵灾。古往今来,鹿台山就有金砖银瓦洞的美丽传说,虽遗存犹在,如今乃是千古之迷。
3、鹿台积雪
明代诗人陈熙留诗一首《鹿台积雪》:“鹿台别有一乾坤,六月如蒸雪尚存。借问山间花鸟信,四时何日是春温?”鹿台山六月积雪,盛夏不融,自古列沁水十景之首。
4、鹿鸣圣地降吉祥
古诗《鹿台山闻鹿鸣》云:“鹿台仙鹿四时鸣,报喜报忧报吉庆。早春鸣叫万家乐,炎夏嘶鸣世太平;金秋对唱丰年至,腊冬群鸣有余庆。四时之交不见鹿,必有灾祸要降临。吾身本是山中人,只闻鹿鸣不见影。天朝开科欲成贤,归来故土拜鹿神。寒窗十年读圣书,跪磕鹿台求仙灵。三拜九叩祥云起,山谷回旋仙鹿鸣。”
鹿台山精灵仙鹿常鸣,给周边黎民百姓送来了福音。
5、鹿台闻仙乐
清代邑人举子郑琬有诗一首:“寻胜披荆登鹿台,云烟飘缈宛蓬莱;天风吹下笙箫韵,可是缑山子音来?一曲霓裳月下闻,山鸣谷应夜初分,徘徊欲觅知音侣,鹿倚长松鹤倚云。”.当你深夜漫步在鹿台山的林深处,一阵阵的山风拂面而来,一曲曲铿锵有节、婉转动听的天簌之音自空而来,回落在你的耳旁,别有洞天。
鹿台山自古列中原古刹之一,沁水名山,典籍有记,方志有载,其历史文化厚重,源远流长。
1、香岩寺的前世今生
据洛阳白马寺经幢石铭图记载: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西出天竺拜佛求经,历经数载春与秋,千难万险,苦行求食,佛缘遇天竺高僧,虔诫护法返回东土中原。天竺高僧沿途吃斋护法,仪轨念诵,点化山川。当行至鹿台山,山崖卧紫云,佛光普照,一阵阵佛香从岩龛中四溢,芳馨浓郁,百转回肠。天竺高憎佛心悟法,闭关禁食数日后,把随身请来的佛像、经典圣卷的其中一部分藏于鹿台山的香岩石龛内封存。
东汉建和二年(148年),洛阳白马寺住持(俗名安世高)在清理白马寺藏经楼的过程中,发现了东汉永平年间,西竺高僧绘制的藏经图。藏经图显示,在鹿台山香岩石龛中封存有若干佛像及经典圣卷。于是,白马寺住持安世高亲自率弟子百余众,徒步来到鹿台山,虔诚护法诵经之后,在此请走了佛像72尊金身,经典圣卷95部115卷,珍藏在白马寺的藏经楼。并化缘筹资在鹿台山香岩石龛前始造了一座佛寺,名曰“香岩寺”,俗称“鹿台寺”。从此,鹿台山香岩寺被东土佛界称之谓“中原第一寺”,享誉中原大地。千百年来,香岩寺几经修复,周边的善男信女、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或拈香朝拜,或咏诗怀古,香火不断。如今,达仪大师也是梦缘寻迹,不远千里寻来鹿台山,重修香岩寺,弘扬佛法,赓续中华历史文化,功德无量。
2、创建鹿台书院,传承中华历史文脉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发生后,国破山河在,文脉永流长。邑人高古隐士王载道,辞官还乡,不问世事,隐居鹿台山,倡导佛、儒、道三教合一,为保中华文脉,自创鹿台书院,恪守唐尧之风,传承三代遗风,广招学子自耕且读,传承中华文明,成为乱世之中沁水一方的教育圣地。
3、芦苇河的美丽传说
鹿台山是芦苇河的源头,芦苇河由此发源,流经沁水、阳城两县七个乡镇,可谓芦苇河百里文化长廊,在民间流传着丰富又美丽的传说,这是具有鹿台山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历史遗产。
相传,在鹿台山下有个陈家庄,这个村子有个暴发户人送外号叫陈十万,他贪得无厌,霸占了鹿台山的金砖银瓦洞,财富堆积如山,故把他的老家陈家庄改称为陈家山。他还在不同的场合自吹自夸:“骡驮钥匙车拉锁,普天之下谁胜我?东海海枯石头烂,也妄想饿死我陈十万。”
更有甚者,他还做起了皇帝梦。有一年秋冬,他便来到东京汴梁的皇宫盗龙袍,结果被发现,皇帝派官兵追拿盗贼,追至鹿台山展开了一场血腥大战。陈十万藏身在鹿台山下的密洞里,于是官兵挖地丈余,也找不到陈十万。只能听见陈十万在深洞中说:“刀枪火铳都不怕,芦苇根护我走天下。”于是,官兵才醒悟,鹿台山的芦苇根盘根错节结成网,是陈十万的护身符,于是官兵们挖断芦苇根,破了芦根网,只听得一声惊惨叫,从芦苇河的源头流出来不再是清泉水,而是鲜红泛臭的血水,血流成河。由此污染了芦苇河的源头,沿河两岸的芦苇枯死,百姓遭殃。于是,天降神狗下凡吸芦苇河源头的血水,因神力不足,血河还是没有吸干,积成了一池血潭。神狗变成了石狗,便有了石狗(沟)河和潭河的地名。血河还是溢出血潭,流经芦坡时有一对神鸡吸干了血水,河水由此变清。此地因此就叫芦坡村鸡冠辿。
1、无名大火。1958年县政府为了工作方便,计划在县城修建一处县招待所。当时因建筑材料奇缺,决定拆除鹿台山的香岩寺,取其砖瓦及梁柱建材,在县城北街修建了一座宽畅的招待大厅,可没有想到的是,在该大厅启用不足百日,一天夜里被一场无名的大火烧了个尽光。
2、大火突灭。2012年春初,在鹿台山的阳坡燃起一场大火,火势冲天,烧了三天三夜,尽管政府动员百姓全力扑救,也无济于事。山火即刻就要烧进鹿台山的大森林的千钧一发之时,整个火场突然熄灭了。事后在勘察山火的现场,惊人地发现,在金砖银瓦洞至香岩寺遗存的沿线犹如天宫划了一条“警戒线”,而且在这条熄火的“警戒线”上的一棵棵粗大的松桧树却变成了阴阳两重景,烧了一半,另一半却安然无恙。
3、达仪大师梦缘寻迹。香岩寺从东汉藏经始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佛缘。2019年,浙江冠山寺主持达仪大师,梦缘寻迹,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在他弹尽粮绝之时,来到了鹿台山,见其景如梦再现。于是达仪大师决定在鹿台山重修香岩寺,赓续佛缘。综上所述,是发生在鹿台山的真实事件,如今无人能解开这不解之迷,这就是鹿台山的玄学。
恳请与会的专家学者,细心考察,深入研究,尽早解开鹿台山玄学之迷。
® 2008-2017 晋城市民政局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晋城民政信息网
地址:晋城市城区前进路1428号北二楼;邮编:048001;联系电话:0356-2566238 传真:0356-2566238;电子邮箱:sxjcsmzj@163.com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13号 网站标识码:1405000034